標簽:
內觀佛學 |
分類: 唯然心理 |
該如何強調這個話題的重要性呢?先從一個簡單的諺語講起吧,“吃一塹長一智”,在生活中吃了虧,就要吸取教訓,下次不再犯類似的錯誤,這就是反思、反省,也算初級意義上的內省了。如果不去檢討自身,你的行為習氣還在,以后再遇到類似的情況,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。但是內省的范疇卻不止這些,內省是對心向內探索的體驗,其深度和廣度是無止境的,這是修心的直接途徑和方法,可以說是內家心理學的核心所在了。
內省包括內觀和省思兩方面的涵義,內觀是對自己感受、念頭、情緒不斷的內觀覺照,而省思的意思則是帶有理性的參與,這是一種體驗,不是一種知識或者思維,我只能以文字盡可能貼切的描述那種感覺,讀者需要用心去體會。一方面是內觀覺照的體驗,一方面是一絲理性和清明,內省的對象可以是任何事件,已經過去的或者將來要發生的,也可以是某種思想或者理論,也可以是你現在的狀態,身體的或者是心里的感受,甚至
分類: 唯然心理 |
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,也沒聽說誰從沒有過心煩意亂的時候,但是為什么有些人總能讓自己過的一塌糊涂、處處碰壁,而有些人卻能讓自己日漸圓融,越來越有智慧呢。這兩種人之間究竟有什么不同?
上面的問題我們暫且放一邊,先從一些基本自然規律說起。趨利避害是所有生物的本能,人也不例外,所以人自然而然的也會回避痛苦。掀起舊日的傷疤總歸是疼的,所以就會有恐懼和逃避,與此同時,你會給自己營造一個與之相反的相對“舒適區”。從此就待在這個舒適區里,并且盡量不去觸碰那個疼痛的“禁區”。而那個“禁區”曾經所帶給你的痛苦的感覺,便會一直留存在你的印象里,那個印象會一直持續存在,因為只有持續存在,才能提醒你要回避它。所以,你以為你逃開它了,事實上你越想躲開它,它就越頑強的存在著。
分類: 唯然心理 |
大家應該都聽過“柔能克剛”的說法吧,柔弱勝剛強,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。這該怎么解釋呢?又如何運用呢?
在物質層面上,身體的柔軟往往代表了生機,小孩和嬰兒的骨骼肌肉都是非常柔軟的,隨著年齡的增長,身體會慢慢變硬,很多小時候很輕松就能做到的動作,比如說下腰、劈叉、甚至吃自己的腳趾頭,長大了就做不到了。到了老年身體更是堅硬,關節轉動都不方便,稍微一跌倒就會骨折,甚至威脅到生命,這時,生命的活動度和自由度都大大降低。還有我們經常用來比喻的舌頭和牙齒,堅硬的牙齒往往比柔軟的舌頭更抵不住歲月的侵蝕。這些物質上的例子都是顯而易見的。那么心理層面上的柔又是怎樣的,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呢?
分類: 唯然心理 |
這是我們一直都在強調的話題,也是向內求的開始,當你遇到問題的時候,能夠問一句:我怎么了?那太好了,恭喜你已經摸到了自我提升的大門,多少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反省為何物,只能順著自己的習氣去做事和生活,遇到問題要么怨天尤人,要么指責謾罵,永遠認為自己是對的、自己是無辜的、自己是受害者,他們痛苦嗎,當然痛苦,不過有些人可能連痛苦都意識不到,只是認為這是自然的,理所應當的,就這樣一直忽略、麻木、機械的過著日子。但是就算你的疼痛閾值再高,再感覺不到,一定會有更大的刺激出現來喚醒你、刺痛你。除非你選擇不去看見,但是就算你不去看見,這樣的刺激也會一而再再而三的來騷擾你,直到你看見為止。是人就逃脫不了這樣的心靈法則,很奇妙,不是嗎?
只有看到問題了才會去尋找出路,這是自然而然的事,但是你能把問題看到哪一步呢?也就是覺知的細膩度到達哪一個層次了呢?不過,一個覺知力太差的人真的會隨時隨地把自己置于
分類: 唯然心理 |
這里的“知己”是一個動賓短語。指的是“了解自己”。
這個了解,不是指你的身份、地位、名望、能力。而是你有多了解自己的“心”。你多大程度上的了解自己,才有可能在多大程度上掌控自己的命運,否則只是被自己的習性牽引,對于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任何事情都是不可預知和無法掌控的?!懊擅擅撩?,蠢若游魂”多少人一生都是在這種狀態中。
如果不是在督導小組中,我可能一直都不會發現自己的心理模式是有多障礙自己。
就比如說我寫文章,總是想一下子寫好寫完美,就會在心里猶豫,這樣說合適嗎?這樣說會不會有失偏頗,這樣說又會不會受到讀者
分類: 個人成長 |
分類: 個人成長 |
分類: 唯然心理 |
有時候因為非理性的印痕存在,我們會很簡單的事情都處理不好,一遇到某些情形就無法自控,起情緒、爭執,或者找不到出路和解決辦法。我試著拿我身上的事情舉例,看看一件簡單的事情是如何被非理性障礙著無法做好的。
大年三十晚上,我和幾個一組的同學去姚老師家吃年夜飯,那時師母已經病了好幾天了,口腔全部潰瘍,吃飯說話都很痛苦,大家吃飯的時候,師母一個人在客廳沙發上坐著,姚老師在來來回回招呼著,可是大家都沒有注意到,后來老師在課上點大家不懂事的時候說到這件事。后來課下我問老師,我說當時我是注意到了,可是我不知道該怎么辦啊,老師說,很簡單,只是去問候一下就好了啊。
事后當我回憶這件事的時候,發現當時我的心理活動如此之復雜和糾結。當時我和另外三個同學坐在餐桌上吃飯,師母就在旁邊高高靠背
分類: 唯然心理 |
最近一直在琢磨一件事,我不會思考、不會學習、不會應用。一開始心里還比較不忿,覺得不會這么糟糕吧,我讀了這么多年書居然是不會學習的。后來發現真是這樣,我學那么多東西,真的只是知道而已,然后呢,就沒有然后了。更糟糕的是,我是人腦不是電腦,時間長了那些知識是會忘掉的,然后真的就跟沒學一樣,不留一點痕跡了。
先生從今年年初開始,在醫院坐門診已經有兩個多月了,他說這兩個月給他帶來的成長非常大,每天跟形形色色的病人打交道,跟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,滿足他們不同的需求,本來他很執著于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和價值觀,現在他說自己變得能理解他們了,理解大多數人的生活常態,他們就是那樣子的,包括父母,你改變不了他們,也不必為他們的不改變而生氣、著急、鄙視。醫術上面也有更深的體悟了。
對比先生
分類: 個人成長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