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簽:
文化 |
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(前247年)至秦二世二年(前208年),歷時39年,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,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。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,象征著帝都咸陽的皇城和宮城。陵冢位于內城南部,呈覆斗形,現高51米,底邊周長1700余米。據史料記載,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,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。秦陵四周分布著大量形制不同、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,已探明的有400多個,其中包括"世界第八大奇跡" 兵馬俑坑 。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、結構最奇特、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,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,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。
根據野史記載,秦始皇曾五次東巡,甚至派遣方士徐福,出海尋找長生不老仙丹,而徐福共出海兩次,第二次帶了3千童男童女,就此不知所蹤,沒有了仙丹,秦始皇最后亡于東巡的路上、葬于皇陵。在皇陵內,有著用水銀布置的陷阱,還有數萬尊“兵馬俑”隨侍,場面十分震撼,不過讓人好奇的是,據說還有萬年不滅的“長明燈”。
據《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》記載:“始皇初即位,穿治酈山,及并天下,天下徒送詣七十余萬人,穿三泉,下銅而致槨,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。令匠作機弩矢,有所穿近者輒射之。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,機相灌輸,上具天文,下具地理。以人魚膏為燭,度不滅者久之。”文中提到了“人魚”,古代又稱人魚為鮫人,難道真的有美人魚嗎?事實上,據其他文獻記載,秦始皇曾東巡到過東海,用機弩矢射殺了一條巨大的魚,而對古人來說,人們對牠所知甚少,根本不知道是什生物,只好推測是蛟龍、蛟魚等等。
經過后世史學家的分析,認為當時秦始皇所射殺的,應該是一條巨大的鯨魚,之后將牠開膛破肚,在其內部發現油脂,還意識到這可以用來制做成燈油。據了解,鯨魚的油脂很耐燒,一點油脂可以燃燒50天左右,對于古人來說,這是很珍貴才得到的東西,因此當作陪葬品也無可厚非。且當時來陵墓封閉,長明燈在里面燃燒耗盡空氣就會停止,直到考古隊員打開陵墓,空氣又流通進來,沉寂千年的長明燈碰到空氣,又自發燃燒起來,這就是秦皇陵宮燈千年不滅的原因。
- (2016-02-26 09:23:02)
- (2016-02-25 12:35:05)
- (2016-02-19 11:16:1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