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簽:
復仇皇后歷史筆記明孝宗宮斗 |
分類: 讀書心得————收獲的喜悅 |
作者:史遇春
當日,明憲宗朱見深偶然遇見紀氏。因紀氏應對稱心,遂被寵幸結果,紀氏便有了身孕。
萬貴妃得知此事,異常憤怒,派人查驗。也是紀氏幸運,查驗的人謊報,她才未遭毒手。
不過,紀氏還是被貶居安樂堂。
什么是安樂堂?
所謂安樂堂,據明人沈德符《萬歷野獲編補遺·畿輔·安樂堂》記載:
“(安樂堂)為永樂十五年(公元1417年)所建,以處工匠之疾病者。近來則與工匠無涉,唯內臣卑秩無私宅可住,無名下官可依者,遇疾且殆,即徒入此中,以待其殞,且彗送凈樂堂焚化,不欲以遺骼污禁掖也。”
簡單來說:
安樂堂早期的功能,是安置那些患有疾病的工匠(這些工匠當是為宮廷所用者)。到了后來,安樂堂的功能變化,主要用來安置那些地位低下、沒有私宅、病情比較嚴重的宦官,讓他們在其間等待死亡,然后送去焚化,不想讓他們污染了宮禁掖庭。
由紀氏被貶居安樂堂可知:
安樂堂除安置地位低下的疾患宦官之外,也還安置地位低下的疾患宮人。
紀氏在安樂堂呆了很久之后,生下了后來的明孝宗朱祐樘。
朱祐樘出生之后,雖說他是所謂的“龍種”,但是,紀氏并不敢存留。無奈,她只能請門監張敏幫忙,讓他將這個新生的嬰孩溺斃。
張敏知道其間的情由,在聽到紀氏的請托之后,他吃驚地說道:
“皇上還沒有兒子,怎么可以將這個孩子丟棄呢?”
于是,大家就將這個孩子留了下來,并稍稍給他喂食粉餌飴蜜等物,以活其命。為了保全,他們還偷偷地將孩子藏在別處。
當日,萬貴妃雖暫時聽信了婢女之說,權且認為紀氏患了痞積之癥,將她貶至安樂堂,但是,她還是無法放心,又派遣侍從,時時監視紀氏的行為舉動。
紀氏這邊,因為保密工作做得很好,所以,她在安樂堂產子的事情,并沒有被萬貴妃發現。
那時,情況十分危急,隨時都有生命之危,所以,從朱祐樘出生,直到他長到五六歲,都沒敢剃掉頭上的胎毛。
猜想,朱祐樘一直留發,或許,隱藏其性別,也是緣由之一吧?
或者,還有別的什么講究?
這一時期,吳廢后居住在西內。
提到吳廢后,也有些話頭。
天順八年(公元1464年)明英宗(朱祁鎮)崩逝。皇太子朱見深繼位,是為明憲宗;其時,朱見深立吳氏為皇后。此前,朱見深在東宮為皇太子時,萬氏就已經擅寵。萬氏之不得立后,主要原因,一是萬氏的年齡整整大了朱見深十九歲,二是萬氏原本為宮女、出身低微。吳氏早知萬氏受專寵,所以,在被立為皇后之后,她便以后宮之主的勢位,刻意指摘萬氏的過錯,并借過錯,對萬氏進行杖打責罰。或許,是皇后吳氏太過自信,或許,是吳氏對她的皇帝丈夫了解不夠、估計不足。皇后吳氏對貴妃萬氏的這一次杖責,重重打疼了朱見深的心肝。據說,朱見深為此勃然大怒,他隨即下詔,廢掉皇后吳氏。據載,皇后吳氏從被冊立到廢黜,才一月光景而已。
據《明史》卷一百十三·列傳第一《后妃·憲宗廢后吳氏傳》載,朱見深在廢吳氏詔中曾說:
先帝為朕簡選賢良淑德的后宮之主,乃是王氏,只因太監牛玉從中作梗,將先帝沒有選中的吳氏推薦給太后,才致使朕立吳氏為皇后,后來朕發現,吳氏“舉動輕佻,禮度率略,德不稱位”云云。
隨后,朱見深又立王氏為皇后,對于萬貴妃寵冠后宮一事,王氏處之淡如;明孝宗即位,尊王氏為皇太后;明武宗即位,尊為王氏太皇太后;王氏母儀兩朝,壽過八十;這也和其為人處事的態度和方式有關,想來,王氏的一生所遭遇的一切,必定不是偶然。
從萬貴妃、紀氏、吳廢后到王氏,包括柏氏(享壽八十歲左右),這里面的后宮爭斗,陷害傾軋,大約也是鮮血淋淋的過程。
其時,吳廢后的居處離安樂堂很近,她秘密知道了紀氏生子的事情。所以,吳廢后常常往來于西內與安樂堂之間,悄悄地對朱祐樘進行哺養。這也是皇帝所不知曉的情況。后來,朱祐樘即皇帝位,感念吳氏的深恩,命令以母后的禮儀給予吳氏服飾和膳食,還為吳氏的侄子加官為錦衣百戶(據說,并沒有為吳氏平反和恢復名分)。明武宗正德四年(公元1509年)吳氏去世,壽六十歲左右,大太監劉瑾要按一般制度,將其焚化后草草下葬;大學士王鏊堅持以為不可,于是,朝廷依照皇妃的禮儀,將其安葬。
(本篇結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