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簽:
歷史 |
分類: 凡人摸史 |
說起韶山歷史,很多人都只知道影響中國的大歷史。
今天我要講的這些歷史,從《韶山志》上看過來的,估計連很多本地人都未必知道。
舊中國的韶山,很多人家“討米棍子用三代,紅薯芋頭吃一冬”,一個字,窮。用本地土話來說,是窮得拉血。
韶山第一所初等小學,建于光緒二十九年(1903),由留日學生黃龍創立。但,在此前后,主導韶山教育的,還是私塾。比如,大家熟悉的韶山沖南岸私塾。1921年,成立了毛氏族校。而在楊林,早在光緒四年,則有蔣氏聽彝家塾,本姓子弟讀書不要錢。

(南岸)
韶山第一次放映無聲電影,在1921年。地點,銀田寺。銀田在湘潭與韶山的必經之路上,且云湖河入湘江支流漣水,交通方便,向為韶山發達之地。但亦因近河,常遭洪災。1924年6月一場大水,街邊的房屋全倒,唯余一棟團防局。
團防局老大是局長。韶山地處湘潭七都,分為上下。上七都團防局局長為成胥生。其父成滌泉,湘軍出身,歷任外官,貪污救災款十余萬兩,被清廷追查,最后把妹夫推出擋罪,掉了腦袋。1877年回鄉后,買下田產萬余畝,韶山農地,其占六分之一。1878年死前將家業分成六份,兄弟兒子各占其一——給兒子可以理解,兄弟都占一份,只能說真的很大方了。
抗戰時,首批被追認為先烈的,是毛岱鈞等21人。時間為1938年10月。
日軍侵入韶山,則是1944年6月19日,至其投降,在韶山共殺507人,傷83人,凌辱婦女數十人。尤其是永義,受害最深,塘水盡赤。我奶奶曾說,一聽日本人來了,提著一點家什就往石屏山跑。
在韶山作惡的日軍中隊長姓島田,駐銀田蔣家灣??谷战M織曾想用計將之俘虜,請他吃飯。哪料這家伙,半路突然肚子痛,回窩了,最后只逮得曹長與田翻譯,三害除了兩害。
另有一小隊長,則有名有姓,叫田井四郎,曾抓寧鄉及韶山百姓36人,練刺刀殺害。
韶山境內河流不大,水患不少,治水未停。1977年11月,開始整治楊林河7.5公里,多處裁彎取直。歷時半年而成。楊林河左側離山幾十米,右側離山幾百米,楊林廟一帶,左右各有一山如龍,河邊一小丘,就像顆珠子,鄉人稱其雙龍戲珠。治河時,小丘被開成田地,傳說也就少為人知了。
1985年,韶山經濟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。
這年,韶山區首次向國家財政上交50萬元,結束了多年來由國家補貼的局面。
從第一條說到這一條,我們可以看出,古來韶山人的生活,都是比較清貧的。
但,一旦有需要,自己苦點,也當仁不讓。
1988年10月,韶山為遭受特大水災的洞庭湖區災民,捐衣物6300多年,糧票4361斤,善款,4.5萬元。
想想那時候,4.5萬,是什么概念吧。